聚焦核心素养 加强单元教学
2021学年福山正达外国语学校“责任杯”教学竞赛方案
一、指导思想
福山正达的责任杯一直是各学科教师相互学习、交流、探讨、展示的平台,让更多优秀的老师自信表达,展示风采。
在“双减”政策的背景下,本届“责任杯”的主题是:聚焦核心素养,加强单元教学。本次竞赛将通过四个主要板块,即:学科知识评测、教学基本功评比、课堂教学比武以及专家讲座,营造“齐参与,共研讨”的教研氛围,促进课堂教学持续发展。
二、主题内涵
本届“责任杯”的主题有两个关键词:核心素养和单元教学。
教学理念经历了从“双基”到“三维目标”再到“核心素养”的发展过程
2000年之前传统教学重“双基”,更多关注的是教育显性层面的目标;
2001年提出了三维目标: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与态度,2011年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》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作为与原有“双基”并列的课程目标,即:“四基”,凸显教育隐性价值,而教育的隐性价值对于教育对象才是长远的、根深蒂固的。
2014年“核心素养”首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。三维目标之于双基有继承,更有超越,核心素养之于三维目标也是如此。2016年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出台:1个核心、3大维度、6个核心要素、18个基本要点。
核心素养从知识观、课程观、教学观都发生了变化。进一步凸显和强调学科的本质和育人价值,“核心素养”是关键的临门一脚,使教育真正回到人身上,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。
随着新课改地不断深化,大单元教学越来越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和长期性。
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,以核心素养作为目标,通过单元学习主题,凸显核心内容,设计学习活动,整合知识技能与态度,通过情境化学习,重视学习过程、方法和策略,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,最终实现深度学习。
下面我以小学数学“认识时间”单元教学内容为例,简单介绍一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,对于设计和实施大单元教学的一些思考。
(一)基于教材
先来看我们的人教版“认识时间”是怎样安排的。
册数
|
单元
|
课时
|
单元内容
|
主要内容
|
一上
|
《认识钟表》
|
2课时
|
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,会认、读、写整时
|
第1课时:认识钟表和整时
第2课时:练习十九
|
二上
|
《认识时间》
|
3课时
|
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(5分5分数的),知道1时=60分
|
第1课时:认识几时几分
第2课时: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
第3课时:练习二十三
|
三上
|
《时、分、秒》
|
3课时
|
认识秒,知道1分=60秒,以及有关时间的计算
|
第1课时:认识秒
第2课时: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
第3课时:练习一
|
我们可以看到,教材按照知识的发展顺序,把时分秒的认识放在三个不同的年级,分三年,用了8课时展开学习。
从“知识结构”;来看,虽然是螺旋的,但也是琐碎的。(1)人教版中“认识时间”需要三年才能完整认知;时间间隔太久(2)“认读时刻” 教材安排了两次教学,一年级整时,二年级半时和正好是5的倍数的几时几分,教材这样编排为了分散学习难点,但是,学生真的会按照教材的学习轨迹来认时间吗?我们是不是可以将结构相近的碎片化知识整合,便于整体把握单元学习主题,突出核心内容的整体目标和重难点。
(二)基于学情
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学情,实际上一年级的孩子近一半人能说出秒针,还能清晰地用动作和声音来描述“秒”,有的还知道“1分=60 秒”。他们对于几分几秒的体验远远多于几时几分,大量学习体验,如 50米跑、1分钟跳绳、口算计时、作业计时等,都让他们感受到分和秒的存在。显然,对“时分秒”这三个计时单位的体验,学生的认知顺序与教材的知识顺序有着很大的差异。
(三)基于核心素养
教过认识时间的老师都知道,学生普遍存在时间观念不强,很难将具体的时刻与一天中的事件对应起来,脱离了现实生活,很难建立正确的时间序。不过时间管理意识的渗透不是靠一节课或一单元能形成的,所以更需要大单元视角下的教学安排。
(四)大单元整合
基于以上思考,我们能否打破学习内容之间和单元之间的边界,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体系,进行整体化教学呢?我们可以对时分秒的知识进行重组,教学内容融合成一个单元,具体安排如下:
课时
|
主要内容
|
1 课时
|
钟表的秘密
|
1 课时
|
体验时分秒的长短,简单换算
|
3 课时
|
认识整时和半时
|
认识几时几分(5 的倍数)
|
练习课
|
1 课时
|
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
|
1课时
|
练习课
|
1课时
|
我的半日假期(补充拓展实践活动,渗透时间管理意识)
|
从认识钟面→时间观念及换算→认读时刻→解决问题→课后拓展,单元内容是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开展的,总课时不变,还是8课时。将教学从“教”的立场转变为“学”的立场。从课时走向大单元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,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碎片化学习,改变过去零碎的不成体系的“部分+部分=整体”的知识组织形式,走向以大主题、大概念真实情境下的“整体——部分——整体”的任务活动建构方式。
大单元教学其实就像一栋楼房,而课时教学就是一扇门,一扇窗。当我们设计一个大单元的时候,更容易看到价值观念,这就是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变化。
三、竞赛内容
1、学科知识评测
比赛时间:10月28日(周四)18:00—20:00
比赛地点:二楼会议室
具体内容:完成一份试卷,包含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。
参加对象及负责人:
2、教学基本功评比——撰写单元计划及课时教案
比赛时间:10月22日--- 10月29日
11月3日(周三)18:00—20:00
比赛地点:电脑房
具体内容:(1)单元教学计划设计(语数英学科)
教师先独立完成单元计划设计,再通过备课小组交流、研讨,共同修改、完善,最终形成一份相对比较成熟的单元教学计划。
(2)课时教案设计
各学科在以下单元教学设计中选择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,现场揭示内容。(撰写教案时自备教科书,教学参考书,不可以上网浏览)
参加对象及负责人:
3、课堂教学比武
初定时间:
语文组
|
11月9日—11月11日
|
数学组
|
11月15日—11月16日
|
英语组
|
11月17日—11月18日
|
综合组
|
11月23日—11月25日
|
比赛地点:观摩教室
具体内容:在单元教学设计中会选择一课时进行课堂展示,抽签决定上课顺序,提前一周揭示内容,完成教案撰写、课件制作等任务,可进行试教,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。教学体现单元教学特色,落实学科核心素养,关注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。课后教师及时撰写教学反思,思考:本课的成功之处,不足与问题,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解释原因,并写出改进之处。
4、专家讲座,时间定在11月中旬。
千里之学,还需躬行;正达人永远不惧挑战,明责于心,担责于肩,履责于行,做真教育,为学生的未来而教。